1、【题目】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答案:
相同点:
(1)两国工业发展的时间、背景相同:近代工业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背景相同,中日两国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 两国当时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辱。
(3)都是由政府进行主导。
(4)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不同点:
(1)结果不同:日本迅速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则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中国封建残余势力强大,近代工业发展所遇到的阻力大,而日本封建顽固势力在明治维新后已被大大削弱,且近代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天皇的大力支持,因而发展阻力较小。
(3)中国近代工业大多是官办企业,缺乏竞争,且贪污腐败严重,因而难成气候;而日本近代工业大多是官方推动,民间投资办厂,因而有竞争有活力。
(4)外部环境不同:帝国主义列强更多的将侵略眼光集中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岛国, 所受到的关注的侵略相对较少。 这也使得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5)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偏重于轻工业,而日本近代工业发展比较全面,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较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伯罗奔尼撒同盟”解释
答案:
公元前 6 世纪,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各同盟,除阿哥斯和西北阿卡亚少数小邦外, 都加入了斯巴达控制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均由斯巴达与各盟邦订立双边盟约组成, 同盟完全由斯巴达所掌握,并成为斯巴达控制各邦的工具。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概述宋辽间的战与和,评价宋辽盟约
答案:
解析:
1、【题目】“蒂博尼哥罗起义”名称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商团叛乱”名称解释
答案:
1924 年 8 到 10 月,因广州商团和商界因反对孙中山组织的广州军政府而引发的一场流血冲突事件。 广州革命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 一部分革命军和工农力量, 平定了商团的叛乱。通过此次事件,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初步巩固。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严复”名词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英国病”名词解释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增长缓慢。 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 这表明英国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 人们把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长期发展缓慢、国力相对削弱的现象叫“英国病” 。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伯罗奔尼撒同盟”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卫所制”解释
答案:
明太祖为加强专制集权统治而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 明朝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因此叫做“卫所制度” 。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称为卫指挥使司,一卫辖有五个千户所, 每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 设千户一名。
卫所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明朝卫、所遍布全国各地,自京师至府、县皆有卫、所,卫隶属于都指挥使司, 并听命于军部。 卫所制度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强化了专制集权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英国病”名词解释
答案:
解析:
1、【题目】论述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答案:
解析:
1、【题目】“商团叛乱”名称解释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