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问答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1、【题目】天津创业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六溴-2,4-二硝基苯胺的村办企业。该厂只有一座大厂房,内分3个车间;东车间生产中间产品2,4-二硝基苯胺,中间车间为备料车间,堆放着一袋袋强氧化剂氯酸钠、溴化物和2,4-二硝基苯胺。1996半1月26日下午4时,有人发现该厂厂房中部的窗户冒出黑烟,大声喊救火,正在厂办公室的厂长和宿舍里的职工以及附近村民都赶来救火。他们发现是备料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从离厂房约十几米的废水塘里拎水灭火,泼了几桶后无效,厂长便叫人赶快运沙子灭火,没等沙子运到,只听两声巨响,一股黑烟直冲天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厂房被夷为平地,前来救火的工人和村民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请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答案:

这是一起因企业未按规定储存化工物料,救火措施不当所造成的特大伤亡事故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要用干燥牢固的铁桶外包装,里面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进行防潮。强氧化剂单独存在并不会自燃,但如果把它和有机物放在一起,便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热量。本案例中,创业化工厂的氯酸钠的包装是里面一个塑料袋,外面加一个编织袋。工人在用铁锹铲料时,难免把氯酸钠散落在外面。发生事故的前几天,天津持续高温,26日室外温度 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厂房内温度达40℃,塑料袋和编织袋本身就是有机物,于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热量又加速了氧化反应,导致编织袋燃烧,引燃了旁边堆放的木头,冒出黑烟。由于厂长和工人用废水塘里呈酸性的水灭火,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酸,氯在40℃下就会发生爆炸,第一声巨响就是氯酸遇热发生的爆炸。又由于备料车间同时堆放着2,4一二硝基苯胺,它遇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爆炸,产生第二声巨响,造成厂毁人亡。

预防:应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房间内。创业化工厂违反规定将强氧化剂氯酸钠用有机物包装并与有机物储存在同一车间内造成事故隐患,以致酿成大祸。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D 热电厂 2x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和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 500m3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D厂调节水系统有一个储存为12t的液氨储罐。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氢气由直径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制氢系统有 9 个表压 3.2MPa,容积10m3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 17.75MPa。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 D厂在厂区设立了一座加油站,加油站有 2 个容积 150m3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 。受 D 厂委托, 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给 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指出 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输煤输送系统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a、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b、湿式作业; c、密闭、通风、除尘; d、个体防护。

(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

(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4)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2、安全评价为安全验收评价。

其主要内容有: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3、(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

(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

(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油站( 2 个汽油储罐)

理由:加油站汽油储量

243T>汽油临界量 200T

液氨储罐。理由:液氨储罐储量12T>氨临界量 10T。

氢罐理由:氢罐储量 >氢临界量 5t

2 个柴油储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为

2 个柴油储罐的量为 840T小于柴油临界量 5000T。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t,实际年产量6万t.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事发当天,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巧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 m 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的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接触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 人,伤 10 人,直接经济损失38 万元(时值)。

问题: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措施建议。

答案:

1.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由于矿井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井下通风不良,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2)该矿煤层干燥且煤尘具有爆炸性,而该矿又未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3)井下火工品和发电设备管理混乱,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有明接头,以致在拖动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进而导致瓦斯煤尘爆炸。

间接原因:

(1)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瓦斯检查员)不具备安全资质,违反《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2)瓦斯检查员玩忽职守,空班漏检;

(3)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②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③井下物料放置混乱;

④该矿从矿长到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4)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监管监察不力。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 人,为减员增效, 2009 年 3 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 350 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 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 人承担。

2010 年 5 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 2010 年 5 月,甲找 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 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 2010 年 11 月 6 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 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 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 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 7 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 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 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 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 人死亡、 4 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 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答案:

1、起重伤害。

理由:发生在吊塔(起重机械)的安装过程中。

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使用。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

3、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2)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着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

4、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加强强相关方管理,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思。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某年2月17日15时许,H省W县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发电厂一期工程3#机组冷却塔施工现场发生一起高处作业坠落事故,造成7人死亡。

事故发生过程:

某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经S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由S省某电力建设公司中标建设,其3#机组冷却塔工程分包给H省W县某建筑公司承建,s省某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由于不具备冬季施工条件,该工程已停止作业,停止作业时间为事发前一年10月15日至事发当年3月1日。

2月16日下午16时,H省W县某建筑公司分包承建的发电厂一期工程3#机组冷却塔施工项目执行经理在未得到总包许可的前提下,带领所属施工人员来到工地。17时.组织所属施工人员进行体检、照相,准备办理“安全上岗证”,进行3#冷却塔井架吊桥平台拆除作业前的准备。

2月17日上午,H省W县某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安排施工班长组织拆除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当日下午13时许,班长王某在施工现场组织了班前会,交待了施工操作规程后,带领11名工人沿井架爬梯步道上到井架吊桥平台,进行平台下降作业。建设工程教育网信息

冷却塔吊桥平台是冷却塔施工的高空运料平台,由前桥、后桥两部分组成,连接方式为伸缩式,其中前桥共分为四节,根据施工需要可以伸缩。整个吊桥平台靠11个倒链拉结在竖井架上,吊桥降落施工时,受力的手拉倒链应同时匀速降落,且受力倒链与备用倒链依次倒换。15时许,吊桥平台下降1m后(总高度为46.25m)。根据下降距离,需要调整倒链。

此时在可伸缩的前桥平台左端的操作工张某在没有使挂设的备用倒链受力的情况下,就将受力倒链解掉,使平台前桥前端两侧倒链受力不均,造成前桥平台失去平衡。按操作规程要求,吊桥平台拆除前应先将前桥收缩起来,由前向后逐步收缩,最后用倒链封死,然后将平台降至底部。

此次作业前,四节吊桥只收缩两节半,还留一节半在外,未全部收缩进来。在班长的指挥下又有4人赶到前桥左端,在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拉升倒链,造成倾斜加剧,前桥自重和动荷载及相应的力将作为滑道用的首桥槽钢下翼冲击变形,前桥掉出轨道,班长王某等7人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

施工现场地面人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呼叫120,与该单位车辆一起立即将坠落人员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至当日16时40分,重伤2人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这起事故的经济赔偿为平均每位死者16.5万元,重伤2人的抢救费用为3.6万元,事故造成停工经济损失为80万元。

问题:

1.这起事故掼失多少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万元?

2.请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新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3.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这起事故损失的工作日为6 000×7 = 42 000 (工作日)。

(2)直接经济损失为16.5×7+3 6=119. 1(万元)。

2、(1)技术方面

①在前桥平台左端拉倒链的操作工张某,在平台下降1 m 后,在没有使用备用倒链的情况下,拆卸了受力倒链,造成吊桥前桥失衡、倾斜、脱轨。

②此次作业前,四节吊桥只收缩两节半,还留一节半在外,未全部收缩进来,导致工人站在前桥作业。

③班长王某在组织现场施工时,未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挥,对于张某的操作失误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2)管理方面

①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在该工程复工前,未向总包单位报批井架拆卸方案,属违规开工。同时,该负责人违章指挥,安排没有取得高空作业证的工人上岗作业。

②H省 W县某建筑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力。

③施工前未按规定由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将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书面技术交底,并由双方签字认可。

④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对H 省 W县某建筑工程公司进人工地后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其未办理有关手续、没有及时制止擅自开工和进行有效监督,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3、(1)施工现场的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尽快健全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

(2)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建筑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3)禁止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作业。(4)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结果要记录在案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1、燃煤——易燃(自然)物质。 柴油——易燃液体。煤气——易燃气体。硫酸铵、硫酸——强氧化性物质。

2、特种设备: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

3、按事故类别分类 F 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类别

(1)火灾—————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其他爆炸———除灰系统(粉尘爆炸) 、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

(3)坍塌—————堆煤场。

(4)高处坠落———主厂房等检修。

(5)淹溺—————除盐水站。

(6)触电—————各种电气设备。

(7)机械伤害———各种机械。

(8)窒息和中毒——热力管网气体。

4、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均由

F 厂整改。

理由: a、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d、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针对安全检查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思。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1 分)

(5)加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1 分)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

情况进行评估。(1 分)

解析:

暂无解析

【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问答题】相关文章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问答题推荐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优秀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推荐
热门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