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论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治理方式
答案:
(1) 现代的环境污染己经发展为综合污染。 (1 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水体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休废物污染。 (3 分)
(2)环境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 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 ,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 综合运用法律、 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于段解决环境问题。 (2 分)综合治理自先要强化法治, 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休系 ;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 ;再次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3 分 )(适当展开占 2 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设计市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市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1)首先,应注意市政绩效评估维度的选择。
市政绩效指标体系应在强调指标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充分、全面地反映市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
(2)其次,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直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隶属度。
隶属度的概念来源于模糊数学?模糊数学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其概念的外延不是很清楚,无法用经典集合论来描述。
(3)再次,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强化相关性分析。
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会对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指标的高相关性往往会导致被评估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4)最后,市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关注各项指标的鉴别力大小。
鉴别力是指评估指标区分评估对象特征差异的能力,市政绩效评估指标的鉴别力则是指标区分和鉴别不同部门绩效强弱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城市市场管理的意义
答案:
(1) 有利于维护城市经济秩序。 (2 分)
(2)有利于城市企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分)
(3)有利于保障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答案:
城市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
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沿革的几个阶段。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沿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90年代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21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实行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历史性作用。
(2)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开创了由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各类经济区所形成的东部、中部、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局面。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市政过程的主要环节
答案:
(1) 市政决策:将公共意志转化为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2 分)
(2)市政执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与市政决策并监督其实施,以及实施公共行政、提供公共服务等行为。(2 分)
(3)市政控制:检测、及时发现偏差并纠偏。 (2 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数量已经由 1949 年的136 个, 发展到目前的 600 多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 1949 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接近 40%的水平, 2004 年是我国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以后的第一年, 国际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其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公共安全特别是城市安全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 GDP 损失高达 6%,并有约 20 万人被夺去生命。近年来,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频光顾 ;矿难、有害气体泄露、飞机失事、火灾等安全事故接连不断 ;绑架、抢劫、凶杀、校园安全等刑事和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 (6 分)
(2)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6 分)
答案:
(1) 根据公共安全问题的成因、性质或所发生的领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 (1 分)自然灾害类、城市消防类、卫生防疫类、社会治安类、基础设施类、坏境污染类、应对恐怖主义、应对社会动乱。 (3 分,答对 4 个或以上给 3 分)(适当展开占 2 分)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 分)
统一指挥的原则。 (1 分)
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1 分)
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质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 (1 分)
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责。 (1 分)
(适当展开占 1 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截止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20万人(其中职工13420万人,退休人员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31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4万人。88个试点城市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国参保人数4291万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41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558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积累883亿元。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6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77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94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人和417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问:1、简要分析城市医疗保险的变化。
2、简要回答城市医疗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
1、(1)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二者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该医疗保险的主要特点是公费医疗,职工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费医疗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城市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国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决定对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学生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利财政的负担能力,确定筹资水平。
2、城市医疗保险管理的内容有:
(1)一是确定医疗保险的征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非从业人员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二是负责征缴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3)三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4)四是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5)五是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沿革的几个阶段。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沿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90年代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21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实行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历史性作用。
(2)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开创了由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各类经济区所形成的东部、中部、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局面。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原则。
答案:
中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原则:
(1)第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都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中国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长期指导着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第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要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与开发。
(3)第三,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综合开发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核心,产业转移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连接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财政收入主要有哪些?
答案:
城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来源于下列城市财政收入:
(1)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是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额作为计税依据。
(2)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向城镇土地的所有者一国家所缴纳的使用土地的租金。
(3)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包括供电、供水、煤气和电话等方面,计入向单位和居民征收的公用事业价格中。
(4)其他税收。包括车船税、燃油税等。
(5)若干种收费。包括城市排污费、过桥费、过隧道费、住宅建设配套费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