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对守法的正确理解是()。
选项:
A.守法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B.守法是行使法定的权利,现行法定的义务
C.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D.守法的主体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答案:
解析:
1、【题目】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选项:
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
解析:
1、【题目】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选项:
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选项:
A.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选项:
A.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答案:
解析:
1、【题目】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
选项:
A.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D.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答案:
解析:
1、【题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未被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选项:
A.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B.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C.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未被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选项:
A.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B.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C.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
解析:
1、【题目】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文建设和有系统的社公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选项:
A.资本主文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
选项:
A.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D.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答案:
AC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选项:
A.防范化解大风险
B.污染治理
C.产业结构调整
D.精准脱贫
答案:
解析:
1、【题目】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选项: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