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15 岁的李明经常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其监护人提出申请,将李明送往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是( )。
选项:
A.当地公安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李明所在学校
D.当地人民政府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I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题目】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选项:
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
答案:
解析:
1、【题目】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选项: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察中学课程。题干中所述为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课程,因此属于学科课程类型。故本题选A。
1、【题目】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选项: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D
解析: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题目】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选项: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
答案:
解析:
1、【题目】刘老师家庭负担重,老人要看病,孩子要读书,于是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挣钱补贴生活。这种行为()。
选项:
A.可以,不影响正常教学即可
B.可以,刘老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任何事
C.可以,培训机构聘任刘老师做老师,不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D.不可以,刘老师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解析:
1、【题目】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选项: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1、【题目】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选项: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答案:
解析:
1、【题目】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选项: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答案:
解析:
1、【题目】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选项: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明确提出“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
选项: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答案:
B
解析: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文中明确提出了“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思想等。
1、【题目】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选项: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答案:
D
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