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试述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
答案:
(1)根据“条约不及第三国”原则,条约的效力原则上不及于第三国。
(2)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在某种情况下,条约可以对第三方产生一定的效果或影响。条约为第三国规定义务。 符合以下条件, 可为第三国规定义务, 即条约当事国有为第三国规定该项义务的意图;第三国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该项义务。条约为第三国规定权利。 如果某一条约对第三国规定权利, 应得到第三国的同意; 若第三国无相反的表示,应推定其同意,但条约另有规定者不在此限。
第三国义务或权利的取消或变更。 要取消或变更第三国的义务, 须经条约各当事国与该第三国的同意;而要取消或变更第三国的权利,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条约所载规则由于国际习惯法而对第三国有拘束力。
(3)在国际实践中,关于边界和领土变更的条约所规定的新的边界或领土的归属,应被第三国所尊重。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甲国的A省位于甲国与乙国的交界处。该省居民与乙国公民属于同一民族,因此乙国一直鼓动A酱“脱甲入乙”,造成甲国政府与A省居民之间、甲乙两国政府之间矛盾日益加重。在乙国的鼓动、干涉和操纵下,A墙居民以投票的方式决定脱离甲国,成立独立的国家,并申请加入乙国。投票过程由A省邀请的某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程监督。
问题:
该案可否适用民族自决原则?为什么
答案:
(1) 该案可否适用民族自决原则 ?为什么 ?
不能适用。因为民族自决原则只适用于殖民地或非自治领土内的居民,而不适用于已经独立的国家内部少数民族的分离。
(2) A 省居民采用的是何种领土变更方式 ?
全民公决。
(3) A 省的这一领土变更行为是否合法 ?为什么 ?
不合法。全民公决须具备三个条件。 A 省的行为,不满足这三个条件
一是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 A 省没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
二是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当地居民能够自由地表达意志; A 省居民受乙国的鼓动、干涉和操纵,不能自由表达意志。
三是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A 省投票过程邀请的某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程监督,而不是联合国监督。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国际法的渊源。
答案:
(1)一般或特别条约
(2)国际习惯
(3)一般法律原则
(4)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方法: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的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决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国际组织的类型。
答案:
(1)依据国际组织成员的性质,可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
(2)依据国际组织的职能,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3)依据国际组织成员的地域特点,可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4)依据国际组织的权利及其与成员国关系的性质,分为国家间组织和超国家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国际法上国家的各构成要素对其构成的意义。
答案:
(1)定居的居民。有定居的居民或固定的人口,才能形成社会和一定的经济及政治结构,进而构成国家。
(2)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主权活动的空间。
(3)一定的政权组织或政府。政府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代表国家对内实行管辖,对外进行国际交往。
(4)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具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