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1920—1927年间国语教科书进步的主要表现。
答案:
(1)用白话文编写语文课本,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2)增强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3)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热爱祖国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1920—1927年间国语教科书进步的主要表现。
答案:
(1)用白话文编写语文课本,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2)增强了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3)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热爱祖国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答案:
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只重视教会学生一个一个字的音、形、义,而忽视培养识字能力的倾向。检测识字成果时,只看重默写率,看重对汉字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检测。这反映出对识字教学任务理解的片面性,和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组织和设计口语教学课。
答案:
(1)加强口语交际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增进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项互动。
(3)优化口语交际的教学流程。
(4)多种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课堂教学结构
答案:
指把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师生互动等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
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部分和一个附录。
(1)前言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和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3)实施建议分别针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4)附录部分包括优秀背诵推荐篇目、语法修辞等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教学民主是指什么?
答案:
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教学民主是指什么?
答案:
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听课
答案:
是一般教师、领导或研究者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的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获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的一种教学观摩、评价及研究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