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初任培训的对象、目的与结果的使用。
答案:
(1)初任培训是指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的培训,即经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培训。
(2)初任培训的对象是新录用的在试用期间未上岗的公务员。
(3)初任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职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4)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帮助新录用公务员正确树立公仆意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机关工作性质及运作特点,初步适应机关的工作要求,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明确担任职务应有的工作态度,熟悉任职的环境和工作行为准则,初步掌握机关工作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为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准备。
(5)初任培训结果的使用。合格者方能任职定级,不合者或者未参加初任培训的新录用公务员不能任职定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论述公务员培训评估的主要环节。
答案:
一、培训总体评估,培训总体评估着重于三个方面的考察,即培训需求、培训的规划设计以及培训机制等。
1、培训需求评估主要针对不同层次(个人的,组织的,战略的)培训需求,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清培训需求的方向;
2、培训的规划设计评估主要监控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培训机制的评价着重于考察培训的管理和施教机构在管理与组织培训的过程中能否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二、受训者反应评估,学员是接受培训的主体,他们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是培训评估活动中的重耍信息来源。受训者反应评估主要针对三方面进行:
1、对培训内容方面的评估。如培训的内容是否有用、清晰、有趣,培训的教材选择、培训的速度是否适当。
2、对培训方法的评估。如教师讲授水平、培训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案例分析或其他互动式培训能否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等。
3、对培训后勤保障的评估。如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学环境、住宿伙食交通等。
三、受训者知识、技能学习成果评估,这是在培训即将结束之前,通过对受训者在培训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结果的直接评价,进而掌握培训效果的方式。这项评估侧重于两个方面:
1、学员在培训中的学识增长情况,可通过书面考试或诊断性测试来进行;
2、学员行为方式的改进,可通过观察、角色表演、模拟环境、工作实例、行为测试等多种
方法进行;
四、个人绩效的评估,它仍是培训评估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因为它关系到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否达成,学员是否将培训中获取的学识和改进的行为转化为良好的工作绩效。个人绩效的
评估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来考察学员在培训后的行为表现;
2、比较法,通过学员在培训前后的绩效比较,也可将受过培训的学员和未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比较,明确培训对受训人员是否产生积极的效果;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或与受训者面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培训前后绩效的变化。
五、组织绩效的评估,提高组织绩效是组织投资培训人力资源所要得到的最终目标。大致可
使用两方面的评估方法:
1、客观指标测量法。确定一系列评估标准,以判断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受抱怨比率、节约资源比率等)、生产力水平(工作完成率、工作完成准时率)是否得到提高。
2、主观评价法。由于测评不可能使全部的指标都量化,也不可能达到以完全客观的方式来体现绩效,因此,主观评价也成为组织绩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答案:
一、初任培训
二、任职培训
三、专门业务培训
四、在职培训
五、其他培训:
1、专项培训
2、对口培训
3、MPA专业学位教育
4、境外培训
5、通用知识和技能培训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务员的批评建议权
答案:
(1)批评建议权是指公务员享有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对改进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2)公务员提出批评建议的内容,既可以是与自己工作和权益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是与机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领导人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相关的问题。
(3)公务员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也可以是在会议上公开地提出或个别谈话。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及范围。
答案:
一、公务员交流的原则:
1、依法进行原则。在公务员交流制度中,交流的各种形式及其适用的情况,各种交流形式的程序、条件及要求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2、适才适用原则。适才适用是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个人服从组织原则。公务员是国家公务的具体执行者,是为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服务的,听从组织的安排是其应尽的义务。
4、合理原则。公务员交流制度有利于锻炼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防止腐败,提高机关的
工作效能。
二、公务员交流的范围:
1、内部交流,是指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内部交流,既可以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也可以在同一部门的不同职位之间交流:既可以在同级国家机关之间交流,也可以在上下级国家机关之间交流,包括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交流。
2、外部交流,是指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外部交流的范围限定于这些部门和单位,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交流是一种特定的组织行为,而公务员与这些部门和单位内的人员流动,比较容易通过沟通协商来实现。从事公务的人员同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这种国家人事管理结构内的人员流动,比较容易通过沟通协商来实现。
3、不同范围的交流,在法律上产生的后果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论述公务员培训评估的主要环节。
答案:
一、培训总体评估,培训总体评估着重于三个方面的考察,即培训需求、培训的规划设计以及培训机制等。
1、培训需求评估主要针对不同层次(个人的,组织的,战略的)培训需求,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清培训需求的方向;
2、培训的规划设计评估主要监控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培训机制的评价着重于考察培训的管理和施教机构在管理与组织培训的过程中能否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二、受训者反应评估,学员是接受培训的主体,他们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是培训评估活动中的重耍信息来源。受训者反应评估主要针对三方面进行:
1、对培训内容方面的评估。如培训的内容是否有用、清晰、有趣,培训的教材选择、培训的速度是否适当。
2、对培训方法的评估。如教师讲授水平、培训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案例分析或其他互动式培训能否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等。
3、对培训后勤保障的评估。如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学环境、住宿伙食交通等。
三、受训者知识、技能学习成果评估,这是在培训即将结束之前,通过对受训者在培训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结果的直接评价,进而掌握培训效果的方式。这项评估侧重于两个方面:
1、学员在培训中的学识增长情况,可通过书面考试或诊断性测试来进行;
2、学员行为方式的改进,可通过观察、角色表演、模拟环境、工作实例、行为测试等多种
方法进行;
四、个人绩效的评估,它仍是培训评估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因为它关系到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否达成,学员是否将培训中获取的学识和改进的行为转化为良好的工作绩效。个人绩效的
评估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来考察学员在培训后的行为表现;
2、比较法,通过学员在培训前后的绩效比较,也可将受过培训的学员和未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比较,明确培训对受训人员是否产生积极的效果;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或与受训者面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培训前后绩效的变化。
五、组织绩效的评估,提高组织绩效是组织投资培训人力资源所要得到的最终目标。大致可
使用两方面的评估方法:
1、客观指标测量法。确定一系列评估标准,以判断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受抱怨比率、节约资源比率等)、生产力水平(工作完成率、工作完成准时率)是否得到提高。
2、主观评价法。由于测评不可能使全部的指标都量化,也不可能达到以完全客观的方式来体现绩效,因此,主观评价也成为组织绩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含义。
答案:
(1)公务员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公务员义务在结构上具有非自主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三个要素。
(2)公务员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公务员可以享受某种利益或者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公务员权利在结构上具有自主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三介要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