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答案:
(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答案:
1.面向学生全体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保密性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发散想维的基本特征。
答案: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里的多少。
(2) 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3) 独创性(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把“石头”作为称象的工具就显得十分独特。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答案:
解析:
1、【题目】案例分析题:
刚参加工作的夏老师,承担高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学,第一次上课时,夏老师正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时,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唯独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没有抬头。夏老师注意到,他正在看一本英语小说,他虽然有些不快,但也未多想,就开始教学。夏老师朗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那个男生根本就没有把课本拿出来。“要不要提醒他呢?”夏老师一分神,结果读错一个单词。“切”那个男生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夏老师感觉特别尴尬,上课也没了状态,课后,夏老师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男生叫李奇,曾经因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国外上了几年学,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
夏老师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主动找到李奇交流。夏老师了解到李奇非常喜欢外国文学。于是,夏老师找到许多最新原版英文书籍,认真阅读、思考,并利用课外时间与李奇交流心得。渐渐地,李奇也喜欢主动找夏老师交流。夏老师让李奇担任班级英语课代表,还鼓励他在班上积极分享阅读体会和学习经验。一段时间后,夏老师发现,李奇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主动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校,整个班级学习英语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夏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夏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严格遵循了中小学教室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1)夏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与同事团结协作。夏老师在面对李奇这位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时,在尊重李奇的个人爱好的同时,积极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是尊重学生、团结同事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夏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在教育工作中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夏老师针对李奇表现出的行为,一方面积极和其交流,另一方面,针对李奇英语水平较高的实际情况安排其担任英语课代表、鼓励其和同学积极分享,是从教育规律出发,对李奇因势利导。
(3)夏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要求老师应当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夏老师面对李奇英语水平较高的情况,积极阅读最新原版英文书籍并认真思考,有助于夏老师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化更新,有助于和李奇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李齐的教育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答案:
解析:
1、【题目】案例分析题:
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当我讲到“一千万万颗行星”这句话时,班上最调皮的赵强同学突然阴阳怪气地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面对听课老师们关切的目光,我平静地说:“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马上安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讨论完后,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我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赵强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赵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为了进一步了解赵强的情况,我决定进行家访。他知道后,立刻紧张起来,他特意找到我,叫我千万别向他爸妈告状。因为从前的老师经常告他状,事后他总免不了皮肉之苦,所以至今心有余悸。我安慰他:“不用担心,我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你。”那天,我在他家,他因为害怕,躲在房间不敢出来,但不时探出头来想听我讲些什么。在他爸妈面前,我不但没有告他的状,反而夸奖他的进步。回到学校,他对我说:“老师,你真够朋友,以后瞧我的!”此后,我经常在课后找机会针对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还专门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赵强很努力,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像变了个人似的。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答案: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的赵强同学在课堂上突发奇问,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我”并没有因此而批评他,而是因势利导,使课堂有了额外的守护,并且引导大家表示感谢,表明了“我”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也表现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在“我”家访时赵强又请求不要告状,“我”尊重赵强,一改过去的家访方式,对赵强进行鼓励表扬,以此获得学生的信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都表明了“我”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课堂上赵强的突发奇问,“我”瞬时引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又引导学生对赵强表示感谢,以帮助赵强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了赵强和其他同学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材料中“我”积极进行家访,以便了解学生,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体现了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总之,“我”在教育实践中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每位老师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案例分析题: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