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甲窃得内有一张信用卡的皮包,甲用此信用卡去银行取款,其行为类型属于()。
选项:
A.想象竞合犯
B.连续犯
C.吸收犯
D.结合犯
答案:
解析:
1、【题目】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警察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选项:
A.结果加重犯
B.结合犯
C.吸收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
解析:
1、【题目】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答案:
A
解析:
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根据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在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选项A中,甲打错电话误将丙当作乙实施了诈骗,并骗取了大量财物,虽然该行为对象错误,但是仍然在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应认定为诈骗罪既遂。选项D中,乙属于对象认识错误,但甲不属于对象错误,甲属于打击错误。
选项B错误。甲欲枪杀乙,因未瞄准而将丙杀死,属于打击错误。对于打击错误,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认定不同。法定符合说认为,甲在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也导致他人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具体符合说认为客观事实与行为人的主观认识没有形成具体的符合,因此甲对乙承担杀人未遂的责任,对丙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二者属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选项C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事前的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出现的情况。就事前故意而言,行为人主观意图实施的犯罪与实际实施的犯罪罪名相同,并未超出同一个犯罪构成,因此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而非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1、【题目】甲出于盗窃枪 支的故意,窃得警察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选项:
A.结果加重犯
B.结合犯
C.吸收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关于公平正义理念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公平正义相吻合
B.公平正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都要求在法律实施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C.根据案件特殊情况,为做到罪刑相适应,促进公平正义,可由最高法院授权下级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D.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做到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二者并不矛盾
答案:
解析:
1、【题目】下列选项中,依法不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情形是:()
选项:
A.罪犯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B.因特殊情况可以不受实际执行刑期的限制决定假释的案件
C.追诉时效已过二十年,但仍然有必要追诉的案件
D.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死刑复核案件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