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冻伤患者局部复温治疗中,提示受伤肢体血管收缩终止的信号是()
选项:
A.局部起水泡
B.局部皮肤脱落
C.局部皮肤青紫、僵硬
D.肢体变红并柔软
答案:
D
解析:
受伤肢体变红并柔软是血管收缩终止的信号。
1、【题目】为明显降低脓毒症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严格控制()
选项:
A.血糖
B.心率
C.体温
D.肾功能
E.转氨酶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水中毒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
选项:
A.脑细胞水肿
B.肾功能受损
C.心脏负担加重
D.循环障碍
答案:
A
解析:
水中毒对机体影响最大、危害最重的是脑细胞水肿。
1、【题目】复苏后患者给予治疗性低体温,体温宜降至()
选项:
A.31~32℃
B.32~34℃
C.34~35℃
D.35~36℃
答案:
B
解析:
治疗性低:降低体温至32~34℃,持续12~24小时。
1、【题目】关于院外急救的原则中,下列哪种说法不妥()。
选项:
A.先施救后排险、先重伤后轻伤
B.急救与呼救并重
C.先施救后运送
D.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E.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世界上最早的监护病房出现在二十世纪()
选项: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答案:
A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北欧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
1、【题目】属于急诊分诊I类标准的是()
选项: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有关“生存链”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选项:
A.现场救护的“生存链”由四个环组成;环环相扣
B.早期通路是指从第一现场发出的呼救信号至急救系统;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C.早期心肺复苏时指“第一目击者”对身边的病人做出第一反应,实施现场心肺复苏
D.早期除颤是指现场最初目击者可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为身边的病人除颤
E.早期高级心肺复苏是指立即将病人送人医院进行高级心肺复苏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下列体征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是()
选项:
A.体温36.8℃,呼吸22次/分
B.心率96次/分,呼吸18次/分
C.体温39.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109L
D.心率118次/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09L
答案:
C
解析: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4.27kPa);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者未成熟粒细胞>10%。
1、【题目】下列体征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是()
选项:
A.体温36.8℃,呼吸22次/分
B.心率96次/分,呼吸18次/分
C.体温39.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109L
D.心率118次/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09L
答案:
C
解析: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4.27kPa);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者未成熟粒细胞>10%。
1、【题目】下列关于灾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原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加强当地原有和灾后易发传染病的监测
B.应对灾区居民饮水进行严密监测
C.灾区就是疫区,应全面开展消杀工作
D.应加强计划免疫督导评估
答案:
C
解析:
灾难现场工作中要注意科学消杀、重点消杀和合理消杀,但灾区不是疫区,应区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
1、【题目】根据病情分类方法进行急诊分诊时,属于Ⅳ类患者的是()
选项:
A.处于危及生命的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B.处于潜在危及生命的状态,生命体征处于临界状态者
C.处于有潜在恶化的危险状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
D.处于急性但稳定的状态,生命体征稳定者
答案:
D
解析:
Ⅳ类:病人处于急性但稳定的状态,生命体征稳定,可等待一段时间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1、【题目】关于除颤剂量的选择,正确的描述是()
选项:
A.儿童首次除颤,选择4J/kg
B.不明确双相波仪器类型时选择250J
C.单相波仪器选择300J
D.直线双相波仪器可选择120J
答案:
D
解析:
不同类型的双相波机器如双相截顶指数波可选择的除颤剂量为150~200J,直线双相波可选用120J,不明确双相波机器类型时,选择200J的默认剂量。
1、【题目】符合浅Ⅱ°烧伤评估标准的是()
选项:
A.伤及真皮深层
B.创面肿胀,水疱大
C.愈合后留有瘢痕
D.局部感觉迟钝
E.3-4周愈合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