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答案:
多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重个性、讲自由;重活动、重“工作”;重表现、尚创造。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将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①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个别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为此,开始时必须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各国教育的实际状况。
②解释。主要任务是对所了解的教育情况进行解释,以便不仅了解事物是怎样的(How),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那样(Why)。为此,必须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③并列。主要任务是把所要比较的国家的材料,按可以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决定比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资料,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
④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说,然后作出一定的结论。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
答案:
第一,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
第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
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
第四,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
第五,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答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托儿所招收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对4周岁至5周岁的儿童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案:
①跨国性和国际性;
②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③研究对象覆盖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④时代性;
⑤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所起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
第一,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吸取外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为我们的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二,通过对处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育现象中那些最基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关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亦即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根据。
第三,作为“比较文化”这样一种中介性文化形态,比较教育在不同民族一国家的教育理论之间发挥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1942 年《青少年福利法》
答案:
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基本奠定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答案: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地认识。
(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
答案:
第一,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
第二,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式,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作是高质量方案的标志。
第三,重视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先行计划”
答案: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该计划,这是实现学前教育计划均等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制定了多方面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与富裕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
答案:
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基本奠定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