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名词解释:票拟
答案:
明正统初年, 因皇帝年幼, 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 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
答案:
(1) 设立政务会议,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 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 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 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 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 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 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分封制
答案:
是周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 诸侯向卿大夫 “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清朝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1) 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 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清太祖努尔哈赤设议政五大臣,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参与机务, 构成女真政治、 军事的中枢决策机构,并对清朝前期政体产生深远影响。
(2) 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皇太极在每旗增设议政大臣三人, 旨在吸收较低级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八旗旗主的势力。 此后, 这种共同议政的形式确定下来, 并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军入关前, 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枢决策机构充分行使其决策职能。
(3) 清军人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进一步扩大,其成员也不再局限于满洲贵族。这扩大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并提高了它的效能。随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也起伏不定。康熙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达到顶峰, 但这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已成为旧政治势力代表和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障碍,并对皇权构成威胁。
(4) 康熙帝为解除这个历史包袱带来的压力,设立新的中枢决策机构南书房与之抗衡,从此,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到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更加衰落,乾隆五十六年被宣布取消。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磨勘制度
答案:
是北宋神宗改制时确立的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举状、家状、考状等。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春秋时期以齐国为先导,稍后在晋、鲁、楚等主要诸侯国都相继进行了赋税改革。赋税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铁器工具的出现, 使原来的庶民 在公田外开辟大量的私田,而不肯努力耕作公田,而影响到各诸侯国的赋税收入。第二,由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激烈,使公田上劳动的庶民的负担成倍增加,从而 导致他们从公田上纷纷逃亡, 同时,国人也因战争负担而日益走向贫困、破产,甚至发生暴动以及拒绝战争的现象,从而导致兵源不足,这一切迫使较为开明的君主 进行赋税和军赋两方面的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