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答案: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文士是什么意思?
答案: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②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宫廷学校是什么意思?
答案:
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创办者是阿尔瑟,学生主要是法兰克王国的皇室成员及其贵族子弟,开设课程主要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神学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问答法”。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心,对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新变化。
答案:
在近代,中等教育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革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古典中学的改革成为重要的内容。到了近代古典中学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成为近代各国古典学校改革的方向。
(2) 新的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开始出现,在英国,“学园”的创办,使一些近代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创立实科中学上,德国于 1708年创立“数 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747 年赫克又开办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它们打破了古典中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中等教育的结构和形式发展了变 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实科中学出现以后,还有一些国家创立了具有文科和实科性质的文实中学,使中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 的趋势。
(3) 新的办学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公立中学的产生和发展,公立学校的出现是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美国公立中学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政府依靠税收 来创办的,使得教育成为国民关心的事情。公立中学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使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爱弥尔》是什么意思?
答案:
法国教育家卢梭于 1762 年发表的教育小说。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反封建专制的自然教育和自然神论的思想,并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谴责。 卢梭通过《爱弥尔》 一书 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乃至现代教育的发展都产生很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答案: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此外,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意义。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谆谆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答案: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所作的主要贡献有:
(1)他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2) 他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3)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创造了条件;
(4)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5)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
(6)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