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答案:
(1)前后对比法(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5)自我评定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答案:
(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环境
答案: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之外的一切与之相关的因素,在政策执行时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两方面。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治状态。
(3)文化环境。政治执行中的文化环境包括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公民素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答案:
(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 +行政决策+司法决策。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 +人大决策 +行政决策构成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案:
(1)指导功能(2)控制功能
(3)协调功能(4)分配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环境
答案: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之外的一切与之相关的因素,在政策执行时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两方面。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治状态。
(3)文化环境。政治执行中的文化环境包括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公民素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答案:
(1)前后对比法(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5)自我评定法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论述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答案:
公共政策执行的流程是指将政策执行中的各主要环节依照先后顺序排列,并以箭头来表示相互间关系。
公共政策的执行流程:
(一)行的组织。(1)确定政策执行的组织(2)必须配备胜任的人员(3)明确职责和权限(4)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规定。
(二)政策执行的准备。(1)要有相应的物质准备(2)要制定行动计划(3)要对执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政策宣传。政策宣传就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让政策目标了解政策的行为。政策宣传关系到目标群体是否支持和拥护公共政策的执行。
(四)公共政策实施。公共政策实施是指根据政策采取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五)协调。协调是指在政策执行中采取适当方法调节各项行为,解决或者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项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或者各项政策对策之间互相配合,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的一系列行为。
(六)检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检查是不可缺少的行为之一,它贯穿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它包括:(1)检查的准备(2)检查的主体(3)检查中要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为检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4)选择合适的方法(5)对检查结果的处理。
(七)总结。总结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项内容,它以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执行过程为前提,又为下一周期的政策执行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政策评估
答案:
政策评估的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效果(效率、价值、问题等)进行的一种估量和评价,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新政策的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公共政策
答案: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其他政治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公共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规范的总称。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
答案:
(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 (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
(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答案:
(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答案:
(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人们认识的深化。
(4)政策偏差的产生。 (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
答案:
(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使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
(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作出的规划难以确保其科学性。
(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规划明显缺乏民主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