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2000年3月20日,香港甲公司给青岛乙公司发出要约称:“钢材数量l90吨,单价CIF青岛1000美元,总值190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一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国际私法试卷第3页共7页电复。”青岛乙公司还盘:“接受你方发盘,在订立合同后请立即装船。”对此香港甲公司没有回音,也一直没有装船。青岛乙公司认为香港甲公司违约。在此情形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选项:
A.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
B.甲公司应于订立合同后一个月装船
C.甲公司一直未装船是违约行为
D.该合同没有成立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当今大多数国家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是()。
选项:
A.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
B.属人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对仲裁协议或仲裁案件管辖权的异议,应当在何时书面提出?书面审理的案件,应当在何时提出()。
选项:
A.仲裁庭首次开庭前第一次实体答辩前
B.仲裁庭第一次程序答辩前首次开庭前
C.仲裁庭第一次实体答辩前第一次程序答辩前
D.仲裁庭第一次程序答辩前第一次实体答辩前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就国际私法的立法名称来说,l3本称之为()。
选项:
A.民法施行法
B.冲突法
C.法例
D.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根据《外交特权与豁兔条例》规定,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外事官员和领馆行政技术人员享有的司法豁免权()。
选项:
A.涉及执行职务的行为
B.涉及未明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所订的契约的诉讼
C.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继承的诉讼
D.因车辆、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国境内造成的事故涉及损害赔偿的诉讼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1985年,中国公民陈某和中国公民钱某在国内登记结婚,后移居外国。1990年,二人在当地请求离婚,但该外国法院认为:根据该国法律,离婚诉讼必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因而拒绝受理此案。如果兰5事人要向国内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
A.当事人双方当年在国内结婚时的婚姻登记地的法院有管辖权
B.陈某在国内时的最后住所所在地的法院有管辖权
C.钱某在国内时的最后住所所在地的法院有管辖权
D.我国法院无权管辖该案件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外国人或在内国未设有住所的人在内国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应被告的请求或依内国法律的规定,为防止其滥用诉讼权利,或防止其败诉后不支付诉讼费用,而应由谁责令原告提供诉讼费用担保
选项:
A.第三国法院
B.原告所在国法院
C.内国法院
D.国际法院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中国予l986年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时所作商事保馨中声明,中国只对根据中国法律认定的争议适用该公约,这类争议不包括()。
选项:
A.货物买卖类争端
B.海上、民用航空、铁路、公路的客货运输类争端
C.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闻的争端
D.环境污染、海上事故类争端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关于婚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适用婚姻举行地法
B.适用当事人本国法
C.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D.选择适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构成有效仲裁协议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选项:
A.仲裁规则的适用
B.仲裁协议的形式
C.仲裁协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D.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下列关于识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A.识别是解决援用哪一冲突规范的前提
B.识别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外国法的适用
C.识别的依据有法院地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及比较法学说等
D.识别还包括对冲突规范的解释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构成有效仲裁协议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选项:
A.仲裁规则的适用
B.仲裁协议的形式
C.仲裁协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D.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一期间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地位处于特权时期()。
选项:
A.从西汉到明末
B.从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兰的入侵至鸦片战争
C.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D.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中国某企业与英国某企业在广州设立一合资企业, 双方签订合资企业合同, 并约定合同适用英国法作准据法,这一约定()。
选项:
A.违背中国法律,无效
B.不违背中国法律,有效
C.如经审批机关批准则有效
D.如中国与美国政府间定有司法协定则有效,否则无效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非歧视待遇又可称为()。
选项:
A.国民待遇
B.无差别待遇
C.最惠国待遇
D.互惠待遇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